明明沒有網購
卻莫名收到貨到付款的快遞包裹
到底要不要簽收呢?
千萬不要!
小心內藏詐騙陷阱
高額到付費用,拆開卻是廉價品
不久前,央視曝光了一起盲發快遞詐騙,詐騙分子通過非法渠道購買或違法獲取受害人信息,以貨到付款的方式給受害人郵寄假冒偽劣的低廉商品,騙取高額的到付費用。盲發快遞的套路并不算復雜,只要不簽收就能破解。但仍有不少人由于一時的疏忽,忘記自己是否購買過貨到付款的商品或以為是親友寄給自己的,沒有核實清楚就付款了。
快遞騙局套路多,主動理賠有陷阱
除了盲發快遞的詐騙套路外,騙子還可能以快遞核酸檢測呈陽性、快遞丟失或滯留等名義,謊稱可進行理賠,從而實施詐騙。
虛構身份,主動聯系
通過非法手段獲取個人信息后,騙子一般會冒充快遞人員等身份,以電話、短信等方式主動聯系受害人。
捏造借口,謊稱理賠
騙子會以快遞核酸檢測呈陽性、快遞丟失、拒發或滯留等為幌子,主動提出進行雙倍或多倍理賠。當受害人表示質疑時,騙子便準確說出快件信息,讓受害人信以為真。
實施詐騙 ,騙取錢財
獲取信任后,騙子會誘導受害人通過釣魚網站鏈接、掃二維碼下載不明軟件等方式騙取銀行卡號、支付密碼、驗證碼等個人信息,盜刷賬戶資金。或者以信用分不足、理賠通道未開啟等理由,誘騙受害人貸款并轉賬到指定賬戶,騙取錢財。
快遞騙局始于非法獲取個人信息
不少市民可能會疑惑,騙子為何能獲取咱們的信息?騙子獲取個人信息的方法可以分為以下兩種。
一是非法騙取個人信息
植入木馬病毒、構建釣魚網站是不法分子的常用手段。
比如偽造免費WiFi,在手機用戶連接后便會植入木馬病毒,竊取短信、通訊信息、私密文件等個人信息,甚至還會偷偷記錄支付密碼。
據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披露,詐騙團伙還可以通過短信發送釣魚網址鏈接。一旦市民點擊鏈接就會被植入竊取個人信息的惡意程序。此外,不法分子還會以免費領取禮品、郵寄獎品等為噱頭,通過發送二維碼、鏈接等誘騙受害人填入收貨地址、銀行卡號、支付密碼等個人信息。
二是非法購買個人信息
敢相信嗎?一條個人信息的售價竟在幾毛到幾百元不止,甚至兩毛錢就可以買到一個驗證碼。
非法買賣個人信息的背后是一條以“出料方-料商-詐騙團伙”為全流程的黑色產業鏈。這里的“料”其實就是指個人信息,而像電話、住址、所購商品等快遞信息也被稱為“快遞料”。“出料方”的來源十分復雜,存在于快遞流轉的各個節點中。簡而言之,任何能接觸快遞信息的人都可能成為出料方。
為了躲避追查,“料商”則會以隱蔽的方式在社交平臺發布快遞面單的收購需求,且與“出料方”“詐騙團伙”在加密通訊工具上進行溝通。
隨著國家對此類非法行為的打擊力度不斷加大,騙子的交易渠道和方式也變得更加隱蔽。總的來說,預防快遞詐騙還是要從提高自我防范意識開始。